作为今年以前中国唯一有能力承接大型LNG运输船订单并实现批量交付的船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同样把握住全球大型LNG船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沪东中华先后与招商局集团、中国海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卡塔尔能源集团、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中化集团等累计签署了30艘大型LNG船订单,合同金额385亿元人民币,以艘数计,全球市场份额占比32.3%(全球成交69艘),LNG船细分船型新接订单市场占有率首次居全球第一。
“此前中国只有沪东中华一家可以与韩国三家船厂竞争,有些‘势单力薄’。今年江南造船厂等船企成功拿到订单,对中国造船业在大型LNG运输船领域实现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LNG运输船市场火热的当下,有助于中国船舶工业承接更多订单。”曹博说道。
中国造船业“量”“质”齐升
自2010年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1-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8%、54.3%和48.7%。曹博指出,世界手持订单排名前十的造船企业中有5家中国造船企业,我国造船企业可以建造几乎所有类型的商用船舶,也具备成系统的产供体系,是推动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中国造船业也将面临更多机会。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船舶行业景气度与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一个完整周期大约为25-30年。上一轮周期在2008-2010年形成造船交付高峰,市场调整至今已超10年时间。以平均船龄25年计算,上轮高峰期交付的船舶在未来10-15年将逐步进入淘汰更新周期,未来15年全球新造船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
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说道,中国船舶集团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团,拥有较为完善的船海产业链条,拥有船舶行业主要的科研院所和国家级创新平台,自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造船业已经逐渐由“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
但同时,作为后发者,中国造船工业仍然有不少环节需要补足。业内人士指出,相比韩国,我国不仅在市场接单,在生产经验、船舶配套、效率与质量等方面还有差距。
曹博表示,根据工信部的要求,未来,中国造船工业将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弱项,分类施策,坚持智能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