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不久,整合的“第一枪”就打响:2018年3月底,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的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成立,整合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三个港口。
今年7月9日,青岛市国资委、青岛港集团与威海市国资委、威海港集团签署《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威海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威海港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青岛港集团,山东省组建“四大”港口集团的目标实现。
不到一个月,山东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山东高速集团、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四家省属企业履行省级出资人义务,认缴出资50%。
至此,山东省沿海港口整合“三步走”战略落地,港口之间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缺乏统筹的“战国时代”落幕。
走向“耦合” 杜绝同质化竞争
全面整合的第一步迈出,后续山东港口集团的管理、发展与内部的分工、协作,备受社会关注。
记者了解到,山东港口集团直接归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管理,由山东省国资委履行监管职责;各市和各大企业只享有分红权,不参与港口管理。
山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厘清了山东港口集团与有关各方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明晰了政府监管职责,便于集中统一领导和经营主体的高效决策,有利于集团上下融为一体,形成竞争优势。
在后续的发展上,山东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表示,将明确各个构成模块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突出主业主责,杜绝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彻底解决好各“诸侯港”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实现港口码头、货源、航线、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协同、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高点定位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资源统筹,实现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霍高原说。
山东港口集团制定的“路线图”,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组织架构、管理一体化上完成“整合”;通过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经营、协同化发展完成“融合”;在此基础上,从港口各个构成模块间深度联合、彼此影响、产生增力的过程中,形成“耦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