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资讯所有资料均转载自其他互联网媒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香港怎样才能保持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来源:互联网 | 作者:阿法牛AlphaBull | 发布时间: 2018-12-26 | 3017 次浏览 | 分享到:
 
  虽然从吞吐量数量来说,香港港显然令人担忧,但长期战略方针似乎侧重于发展高附加值的航运服务,例如船舶登记和管理、海上保险、航运仲裁和法律服务,这些方面足以改善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逻辑是对港口位置的滴入式效应将会改善。
 
  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香港的发展,而香港港在投资方面并没有停滞不前。
 
  林郑月娥施政报告聚焦于海事措施
 
  港珠澳大桥(HZMB)承诺提高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广东省)到香港的货物流动效率,有效地提供了现有驳船服务的替代方案。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将在距离香港三小时通勤范围内。这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和时间,而来自珠三角西部,包括广东省和广西省的货物将能够利用香港国际机场和香港葵涌集装箱码头的设施。
 
  港珠澳大桥将有助于促进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融合,提升珠三角相对于东南亚国家联盟(ASAN)和长江等经济区的竞争力,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虽然这在理论上听起来很有希望,但项目仍有限制,而且当地消息来源表示,这座大桥只会对于时间敏感的高价值商品更具成本效益,例如冷链物流。
 
  在这份名单上,香港港能够让釜山港继续在它后面停留一年的机会看起来越来越渺茫。
 
  在香港一年一度的“海上周”(maritime week of events)开幕之际,监管方面无疑也将被提上议程。
 
  劳氏日报(Lloyd’s List)的商业简报(Business Briefing)开启了一项内容丰富的议程,围绕香港如何发挥其优势展开了一场富有洞察力的辩论:香港怎样才能保持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仍有机会重振日渐衰落的港口,但香港必须承认该行业面临的挑战,并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恢复其增长。香港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持续萎缩,使其排名从10年前的第一下滑至2017年的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发表的第二份施政报告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它聚焦于海事措施,因此人们的乐观情绪非常高涨,终于看到一些坚实的计划成形,政治支持也会出现更切实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