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资讯所有资料均转载自其他互联网媒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香港怎样才能保持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来源:互联网 | 作者:阿法牛AlphaBull | 发布时间: 2018-12-26 | 3018 次浏览 | 分享到:
 
  莱维斯克说:“香港凭借其在‘一国两制’框架的国际港口地位,能够通过提供具有国际转运能力的集群来增强其网络,符合中国大陆的沿海运输法(cabotage law)。”
 
  嘉里物流执行董事迪帕克·萨克塞纳称,中国国家领导人推动中国内地对港贸易的最新承诺,也可能为香港带来更多货运量,目前中国大陆通过香港出口的制造业产品减少。
 
  然而,莱维斯克警告称,这些机会不会“从天而降,落到我们头上”。
 
  首先,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现在是中国大陆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必须面对港口行业的问题。
 
  莱维斯克表示,这些竞争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其它深水港口的地区性竞争,以及来自新加坡、台湾和韩国转运中心的竞争。
 
  此外,超大型船舶的不断壮大和航运公司的整合,加大了港口高效、经济运营的难度。
 
  一个例子是最近两年主要航运联盟从4个重组为3个。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码头间的卡车货运成本和运营成本,基本上使香港历史上的“主场泊位”(home berth)惯例无法继续下去。“主场泊位”是指入境船舶被分配到与它们签订合同码头的泊位。
 
  达飞轮船亚洲全球客户和商业发展的负责人鲁多菲克·罗赞表示,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一个主要关注点是减少了在香港停靠的船舶数量,部分原因是地方当局对行业需求的反应迟缓。
 
  他表示,由于香港政府不愿意抬高青马大桥的净空高度限制,达飞轮船去年订造的9艘以天然气为燃料的2.2万TEU船舶在投入使用后,大部分不太可能停靠香港。
 
  此外,在亚洲其它航运中心(如新加坡)提供的更好税收政策的吸引下,更多的航运公司和货运代理已离开香港。
 
  莱维斯克呼吁海事当局和本地业界在以下领域“重塑”自己:码头运作流程、与内地港口的合作策略、发展自动化港口,甚至使用区块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