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资讯所有资料均转载自其他互联网媒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历史机遇与现实难题交错 港口业破局突围看“内功”
来源: | 作者:中国水运报 | 发布时间: 2019-04-09 | 308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年重庆港九营业收入为63.66亿元,同比增加0.73%,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减少71.88%。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德全表示,2018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表现在港口上的发展态势也是如此。
 
  转型整合表现突出
 
  2018年,中国港口行业持续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部分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去产能、沿海港口新码头投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港口行业通过完善功能链、延伸服务链、拓展价值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主动加快由传统的装卸港、目的港向物流港、贸易港、综合枢纽港转型升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港集团就是如此。随着公司可持续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港集团依托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腹地,辐射整个东北亚经济腹地的主枢纽港地位已经形成,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上港集团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两年超4000万标准箱。其中,洋山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42.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 11.3%,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3.9%。2018年12月,洋山四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营,各项生产指标均优于预期,展现了无人码头的非凡效率。
 
  又如广州港。2018年,广州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显著提升。该港持续加大航线开辟力度,2018年新增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12条,巩固南沙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扩大非洲航线市场优势,着力增强亚洲、中东航线市场竞争力;新增增城、花都、重庆3个无水港(内陆港), 新增4条“穿梭巴士”线,海铁联运班列开进重庆、四川泸州,全年完成“穿梭巴士”驳船运输量166.9万TEU,内陆集装箱联运量6.1万TEU,同比分别增长9.7%和16.3%,“水水中转”业务稳步增长,海铁联运深入内陆,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
 
  影响港口收益的另一因素就是港口整合。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匡海波教授表示,2018年可谓迎来了港口整合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