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机遇与现实难题交错 港口业破局突围看“内功”
来源:
|
作者:中国水运报
|
发布时间: 2019-04-09
|
308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中国港口行业迎来了2018年年度报告集中发布期。初步统计,港口类上市公司中已有上港集团、宁波港、日照港、大连港、厦门港务、广州港等公司公布了财务年度报告,锦州港于1月份发布了2018年年度业绩预增报告。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我国沿海要形成环渤海、长三角、 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5个集合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
2018年辽宁省成立了辽宁港口集团;南京港55%股权无偿划转至江苏港口集团;广东省出台以广州港集团和深圳港集团为两大主体的港口资源整合方案;山东省则组建了渤海湾港口集团,与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形成四大港口格局。目前港口整合趋势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了全省整合、央企介入、港航联动的新局面,“一省一港”的格局初步形成,且招商、中远等央企、航运企业背景主体更多参与到港口整合中,长三角港航一体化逐步推进。
有港口企业在年报中指出,港口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议价能力,有效避免区域内竞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但匡海波表示,港口整合可能会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分配,收益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从长远来看。周德全也有同样的看法:“短期内可能会促进港口效率的提升,但具体成效还需要看长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周德全介绍,2019年第一季度,港口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08.49点,较上季度小幅下降0.7点,继续保持在微景气区间,港口企业经营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港口企业的信心指数为122.08点,较上季度上升了5.91点,进入较为景气区间,港口企业家们对行业总体运行状况持有乐观态度。
“一季度,日照港、厦门港务、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都迎来了开门红,且自4月1日起,中国增值税减税新政正式落地,也会为港航企业带来诸多利好,这些因素都可能刺激港口发展信心。”周德全预测,2019年,中国港口市场可能仍处于较为稳健的状态,港口企业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发展趋势预测稳健,但匡海波建议,企业本身仍需认清行业发展形势,加紧修炼内功。他指出,中国港口行业高速发展了20年,依靠传统装卸业务为主的高速发展时代即将迎来终结。“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港口行业的竞争模式也应通过能力和吞吐量的竞争,转为口岸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模式、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竞争。所以港口企业要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应站在全球价值链中考虑自己的定位,顺应全球行业需求变化,把握经济发展规律。”